住建部公积金督查中心官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一些城市确实存在公积金额度紧张的情况。此外记者调查发现,在地方政府的“算盘”里,算计着另一笔更为“精明”的账:一方面集体采取“拖延”策略控制贷款流出;另一方面“公积金援建保障房建设”的思路却越走越活。
近来,媒体纷纷报道公积金“钱荒”的情况,例如《证券日报》说杭州、广州、青岛等地频现公积金贷款难,多个城市的公积金出现缓贷甚至断贷的现象,部分城市甚至出现了“挤提”。
同样,住建部公积金督查中心的官员明确告诉记者“一些城市确实存在额度紧张的情况”,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近来全国各地的公积金管理部门纷纷辟谣,称“公积金额度充足”——倘若辟谣的内容与事实之间存在一定差距,会不会误导公众,损害相关部门的公信力?
实话是否实说,这只是公积金“钱荒”背后所暴露的第一层问题。如果多地公积金告急真是因为资金被挪用建设保障房,那么无论是针对公积金,还是针对保障房资金,都有一些问题需要追问。
首先,公积金为什么被惦记?是因为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它很难花出去。正如相关报道中某地公积金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所说:“数额庞大的资金躺在银行睡大觉,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公积金在银行闲置,这显然和相关制度的设计有关。例如上海市房地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严荣就认为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难以全国统筹使用,结果导致有些城市公积金吃紧,而其他一些城市公积金沉睡。
再例如,包括本市在内的很多地方公积金房贷的上限是每户80万元,这意味着什么呢?以目前本市五环房价每平方米3万元左右来计算 ,购买70平方米的小户型就需要210万元,这样的话即便能用公积金贷款贷出80万元,首付也要达到130万元!
房价涨得快,公积金房贷的上限却迟迟不涨,这就导致很多想用公积金买房的人难以使用公积金贷款。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么随房价提升公积金房贷的上限,要么开辟利用公积金的多种渠道。例如前一阵安徽、陕西等地有报道说无房家庭可提取公积金支付房租,每户家庭每年还可以提取一次公积金用来支付物业费——这样的用法既可以避免公积金在银行睡大觉的情况,又可以实实在在地利民惠民,笔者认为值得推广。
再来说说保障房资金的问题,虽然试点地区的确可以利用公积金贷款支持保障房建设,但是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出的“实施意见”明确规定:在优先保证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留足备付准备金的前提下,可将50%以内的住房公积金结余资金贷款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近来出现的公积金“钱荒”现象或许说明,个别地方的“歪嘴和尚”已经把这个实施意见给“念歪了”,职工提取和个人住房贷款并未做到“优先保证”。这显然需要公积金督查中心查清情况,追究责任,并且公之于众。
把大笔的公积金拿去援建保障房,那么原本应该用于保障房的资金哪儿去了呢?这也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今年8月,有报道说审计署“揭出58亿元保障房资金挪用乱象”。看来,解决公积金告急的问题,审计署也不能闲着。
本报评论员 庞岚
(原标题:公积金“钱荒”暴露多个问题)